第一批愛吃奶皮子糖葫蘆的‘受害者’出現了,這是吃成了‘糖化臉’?”11月4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帖稱,自己最近徹底迷上了奶皮子糖葫蘆,每天下班都得買幾串解饞。吃了一段時間后,她發現自己的臉色越來越差,去醫院檢查才知道,原來是糖分攝入超標引發了皮膚糖化反應。

“所謂糖化臉,指的是長期吃高糖、高脂食物后,體內多余糖分和皮膚里的膠原蛋白發生糖化反應導致的。”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臨床營養科主任金暉接受記者采訪時提到,這種反應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她表示“糖化反應”不僅會加速皮膚老化,讓臉變得暗沉、松弛,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白內障等健康問題的潛在誘因。“想要從源頭上減少糖化反應,日常就得少吃糖、少放鹽、少攝入脂肪,尤其要嚴格控制糖和油的量。”金暉強調。
今年秋冬,“跨界美食”奶皮子糖葫蘆火成了“頂流”。它把奶皮子和山楂融合,再裹上一層脆糖殼,口感層次豐富,圈粉了大批年輕人。但金暉主任提醒,這款網紅美食并非人人能吃,高血脂、高血糖患者,肥胖或有代謝綜合征的人,需要嚴格控制體重的人,以及乳糖不耐受、對奶制品過敏的人群都不適合食用。
金暉解釋,奶皮子作為這款網紅美食的核心食材之一,奶香味濃,脂肪含量不低。“傳統奶皮子是牛奶冷藏發酵后表面形成的一層薄乳脂,但現在市面上的奶皮子多靠加熱工藝制作,表面會凝結出類似脂肪的物質,熱量就會升高。對于日常愛運動、身體狀態好的人,如果血脂、心血管也沒有異常,適量吃點沒什么問題。”
要是不小心吃多了也別慌,金暉支招兩個“補救”辦法:一是減少當天其他餐次的熱量攝入,平時每天要吃1200~1500大卡,要是已經吃了一串奶皮子糖葫蘆了,中餐和晚餐就少吃點;二是通過運動消耗多余熱量。“其實偶爾放縱一次沒關系,關鍵是保持整體的平衡。”金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