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摩爾線程率過會后,又一家國內GPU公司上會在即。
近日,上交所官網披露,沐曦集成電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沐曦股份”)于10月24日上會。同時,沐曦股份正式推出首款全國產通用GPU(GPGPU)——曦云C600,實現了從芯片設計、制造到封裝測試的全流程國產化供應鏈。
《中國經營報》記者注意到,借乘沐曦股份上會這股東風,包括持股股東、合作方在內的“沐曦概念股”聞風而動,股價多有上漲。目前,A股上市公司淳中科技(603516.SH)、中山公用(000685.SZ)以及七匹狼(002029.SZ)的控股股東等公司持有沐曦股份股權,超訊通信(603322.SZ)、中電港(001287.SZ)、優刻得(688158.SH)等公司與沐曦股份存在業務往來。
“中國算力需求市場足夠大,把國產所有的卡或者能力放在一個行業,可能都不夠那個行業的快速發展。而中國的芯片行業需要百花齊放,因為每個行業有定制化的需求。”今年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期間,沐曦股份首席產品官兼高級副總裁孫國梁如此對記者表示。
隨著摩爾線程和沐曦股份沖刺IPO,國產GPU市場會有怎樣的變化?行業研究機構Omdia人工智能首席分析師蘇廉節表示:“未來國內GPU解決方案肯定優先考慮自產自研。現在比較關鍵的是生態(建設),英偉達能經營得很成功,有賴于其龐大的生態伙伴。這一點值得國內廠商多多學習。”
上半年營收同比暴漲404.51%
根據公開資料,沐曦股份2020年成立于上海,主要開展通用GPU產品的研發。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的創始團隊來自另一大GPU巨頭AMD,其創始人陳維良曾在AMD任職多年,負責過多代GPU芯片設計及產品線的全球業務,擁有豐富的GPU芯片設計和管理經驗;聯合創始人彭莉、楊建同樣出身AMD,其曾是AMD首位華裔女性科學家。作為沐曦股份的實控人、董事長、總經理,目前陳維良直接、間接控制公司22.94%的表決權。
有觀察指出,隨著今年6月證監會出臺《關于在科創板設置科創成長層 增強制度包容性適應性的意見》(即科創板深化改革“1+6”政策措施),科創企業IPO進程進一步提速。在沐曦股份之前,同處GPU行業的摩爾線程創下了88天過會的新紀錄,目前已經提交注冊。
從審核進程來看,沐曦股份的IPO申請于今年6月30日正式獲上交所受理,隨后分別于7月19日、9月5日收到首輪和第二輪審核問詢。目前,公司已如期完成對第二輪問詢的回復工作。若沐曦股份此次成功過會,其從上市申請獲受理到過會的周期也僅為116天。
根據公司招股書披露,沐曦股份計劃發行不超過4010.00萬股A股股份,擬募集資金總額為39.04億元。
在資金投向上,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三大項目。具體來看,公司將投入24.59億元用于新型高性能通用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投入4.53億元用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推理GPU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以及投入9.91億元用于面向前沿場景的高性能GPU技術研發項目。
就像很多初創公司一樣,由于GPU芯片研發成本較高、收入規模仍難以覆蓋成本費用支出以及因實施股權激勵而確認了較大金額的股份支付費用等原因,沐曦股份目前尚未盈利。
招股書顯示,沐曦股份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為42.64萬元、5302.12萬元、7.4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分別為7.77億元、8.71億元、14.09億元,虧損幅度逐年擴大。
最新披露的財務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沐曦股份營收為9.15億元,同比暴漲404.51%;凈利潤為-1.86億元,同比減虧63.74%。
對此,公司對外稱,2025年上半年,公司核心產品訓推一體系列商業化進程持續推進,出貨量大幅增加,帶動營業收入相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隨著公司營業收入的快速增長,公司虧損幅度顯著收窄。
在訂單儲備方面,截至2025年9月5日,沐曦股份在手訂單金額達14.30億元,主要客戶包括超訊通信、新華三、匯天網絡等企業。
目前,該公司的主打產品為訓推一體芯片曦云C500,貢獻了超70%的營收。以算力性能指標FP16/BF16為標準衡量,曦云C500/C550芯片處于英偉達A100的算力區間。
不過,據Bernstein Research和IDC數據,2024年沐曦股份在國內AI芯片市場中的份額約為1%。“沐曦股份所選的賽道競爭對手不少,要做得好需要有獨特的技術突破。”蘇廉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