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不是評判羽絨服質量的唯一標準。
近日,“300元以下基本買不到真羽絨服”的話題沖上熱搜,引發(fā)熱議。店主信誓旦旦,這個價位買的都是“飛絲”而非真羽絨,讓不少追求性價比的消費者心里一涼。
價格,真的能成為判斷羽絨服真?zhèn)蔚?ldquo;金標準”嗎?低價羽絨服就意味著劣質嗎?面對市場上從百元到萬元的差價,我們究竟該如何選擇?
低價羽絨服都是“坑”嗎?
2024年,市場監(jiān)管總局對14家電商平臺的抽查結果顯示,265批次羽絨服中,有45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高達17%。問題主要集中在“絨子含量虛標”和“填充物以次充好”等方面。這也正是熱搜話題中女裝店主所質疑的“行業(yè)潛規(guī)則”。
一部分消費者認同“一分錢一分貨”,認為低價無好貨;但也有不少聲音反駁:“300元能不能買到全憑商家良心,而不是價格”,并指出一些知名品牌也有300元以下的促銷款。
羽絨服價格與多種因素有關
南京市質檢院新檢中心的專家指出,羽絨服的價格受多種因素影響。例如,輕薄款羽絨服因用料較少、工藝相對簡單,生產成本自然較低。
根據中國羽絨信息網的相關數據,一件充絨量為80至100克、絨子含量為90%的白鴨絨輕薄羽絨服,其羽絨原料成本約為30至50元。此外,面料成本在羽絨服總成本中占比可達40%以上,防水面料與普通面料之間的差價最高可達200元。因此,價格較低的羽絨服未必就是假冒產品。
選購時看清絨子含量、充絨量等核心指標
自2022年4月起,新的羽絨服國家標準(GB/T14272—2021)正式實施,為我們提供了最權威的選購指南。最關鍵的變化,是將“含絨量”修改為“絨子含量”。新國標要求,絨子含量明示值不低于50%,才能稱為羽絨服。
因此,選購時請務必抓住以下三大核心指標:
1.看執(zhí)行標準:認準吊牌或水洗標上是否標注GB/T14272-2021。這是新國標的“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