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救救我的孩子!”今年5月,某兒童醫院急診室里,家長抱著1歲半的寧寧聲淚俱下。此時的寧寧面色蒼白、持續嘔吐,連平時最愛吃的輔食也拒不入口。經檢查,一枚紐扣電池已在寧寧的食道中卡壓近10小時,雖經緊急手術取出,但電池引發的食道腐蝕穿孔已不可逆,寧寧最終落下終身殘疾,未來還將面臨長期的進食功能障礙治療。這起令人心碎的意外,再次敲響了兒童居家安全的警鐘。
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寧寧家長回憶,事發當天下午,家人忙著收拾家務,將裝有紐扣電池的玩具包裝盒放在了客廳茶幾上。“就轉身接了個電話的功夫,孩子就把電池塞進嘴里了。”起初,家長并未察覺異常,直到傍晚寧寧出現嘔吐、哭鬧不止的情況,才發現電池不見了,慌忙帶孩子前往醫院。
“紐扣電池一旦卡在食道,就像啟動了一個‘微型電烙鐵’。”接診醫生無奈地表示,電池在體內會持續放電,短時間內就能引發嚴重的化學灼傷和組織損傷。臨床數據顯示,紐扣電池卡壓食道超過2小時,就可能造成黏膜損傷;超過6小時,穿孔風險大幅提升;若超過12小時,幾乎都會導致不可逆的器質性病變。寧寧體內的電池卡壓近10小時,食道黏膜已嚴重碳化,穿孔部位無法修復,后續只能通過手術重建食道,且終身都要依賴特殊飲食和康復治療。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事實上,寧寧的遭遇并非個例。記者從全國多家兒童醫院急診科了解到,每年都會接收大量兒童誤吞異物的病例,其中紐扣電池、磁力珠、強酸強堿清潔劑是“三大高危殺手”。某兒童醫院2023年數據顯示,全年共收治兒童誤吞異物患者327例,其中誤吞紐扣電池的有58例,占比17.7%,且超三成患者出現食道穿孔、狹窄等后遺癥。
為何紐扣電池會成為兒童安全的“隱形殺手”?兒科專家解釋,一方面,紐扣電池廣泛應用于電動玩具、有聲繪本、遙控器、汽車鑰匙、電子手表等日常用品中,家長更換電池后若隨意丟棄包裝,很容易被好奇心強的低齡兒童撿拾;另一方面,紐扣電池體積小、顏色鮮艷,外形類似糖果,極易讓兒童誤認成“零食”。更危險的是,與硬幣、小珠子等普通異物不同,紐扣電池的電化學腐蝕具有“時效性”,損傷程度會隨時間推移呈指數級加重,往往等家長發現時,已錯過最佳救治時機。
圖片來源于網絡
除了紐扣電池,磁力珠和強酸強堿清潔劑也頻繁引發兒童安全事故。此前,某醫院曾接診過一名誤吞12顆磁力珠的4歲兒童,磁力珠在體內相互吸附,導致腸道多處梗阻、穿孔,先后經歷3次手術才脫離危險;而誤碰潔廁靈、空調清洗液等清潔劑導致化學灼傷的案例,在夏季更是頻發,去年僅某婦幼保健院就收治了23例相關患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