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家日子不是雞飛狗跳里夾著點小算盤呢?有些事兒,越是不明說,反倒越有意思。你有沒有偷偷攢點錢,藏在不會被發現的角落?別告訴我都上交了工資卡,心里沒點自己的“小金庫”。其實不是現在人才花心思,早幾百年前的明朝,就有大爺在家里琢磨著怎樣“防盜又防家里”,弄出一樁匪夷所思的“私房錢懸案”。
那時候不像現在能刷個視頻學藏錢技巧,全靠瞎琢磨。誰家男人沒個“怕老婆”的小秘密,就像鞋墊下面揣個十塊錢,老婆收拾鞋的時候還得裝作踢踢踏踏,等她走了才能悄悄往那兒一塞。但這種偷懶,風險不小——鞋底里錢,常常被自己忘了不說,汗一泡,又臭又濕,花起來還尷尬,一股子“跑鞋子味”;至于衣服夾層,數九寒天收衣服的肯定還是那口子,等于自己給她遞消息:“查查這個,興許有收獲。”
人精點的,用起了門背后的暗洞或者桌子里藏暗格。門上鉆空、上漆、封死,藏得嚴嚴實實,連自己都要對著記號回憶半天才能找到。但取用就別想了,說不定藏進去三年五載,等到想起來時,人都老了。桌子暗格倒是高級點,家里有點技術的主,自己琢磨著把桌子拆了裝回去,藏錢跟藏寶似的。聽說有的家具廠專給這種“怕老婆又愛藏錢”的主兒做買賣,桌子是真貴,一個“抽屜的秘密空間”就能多收你幾百塊。不信?你試試問自家桌子底,有沒有藏著點啥。
“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這話百年前也不過時。明朝的官兒,工資不多,家里擺設倒是精致。那年的拍賣會上,眼尖的人發現了個明代木雕,做工說真話也就一般,人家看著像是個木質娃娃,差點沒賣出去。可有意思了,就這個東西,拍出了天價,還引得一堆收藏家嘮嗑:“是不是名家手筆?是不是暗藏玄機?”
不少人一開始都以為這就是塊舊木雕,收藏過兩輪,前后一瞧不過如此。直到某天,第二任主人心里一動,把它送去拍賣公司,專業的人一看,愣了——這雕像拿起來沒那么重,關鍵是那裂痕,有種說不上來的古怪。不是時間磋磨出來的,自然的裂縫也沒這么剛好,于是專家眉頭一皺:“這不是一般的開裂,像是人工用刀切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