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水果消費大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居民人均鮮瓜果消費量為61.6千克,而在10年前,這一數據為40.5千克,10年間增長超過50%。
近期,有關“2萬月薪吃不起百果園”的話題沖上熱搜,一時間引發熱議。
第一財經記者在經過水果原產地、渠道和零售端多方面采訪后了解到,每種水果的收成、定價都不同,但在市場會有比較熱銷的關鍵品類,這些品類的價格是隨行就市的,加上運輸成本、冷鏈保鮮等會有一定程度的加價。而百果園這類業態則還要加上果切服務費用,因此會讓消費者覺得價高。
值得關注的是,不少關鍵水果品類都是進口水果為主,比如西梅、車厘子等,而隨著國產同類水果的種植加強,如今國產水果平替化正在崛起,部分進口高端水果的市場價格正在下降。

高價進口水果“跌落凡塵”
清晨時分,首衡高碑店國際農產品交易中心一片繁忙的景象,作為京津冀地區最大的“菜籃子”工程,一掛掛貨車將南來北往的蔬果在這里集中。
郭立秋也是市場中從事進口水果業務的大商之一,前前后后做了30多年水果生意,但近兩年進口水果市場的變化,讓他頗為感慨,過去價格高高在上的進口水果價格紛紛跌落凡塵。比如今年的車厘子比去年要便宜2到3成,藍莓、西梅等過去稀罕的水果也都進入“平價時代”。
在郭立秋看來,進口水果跌價的主要原因還是供給關系的變化,中國市場水果消費需求強勁,海外的相關水果主要產國也紛紛投資擴產,一時間到貨量大幅增長。
過去車厘子屬于稀罕貨,不但到貨價格高,拿貨還得靠搶,往往一柜貨剛剛到市場開柜,就被等待已久的經銷商圍個水泄不通。但如今智利、美國車厘子一茬接一茬,過去坐等生意上門的水果外貿商們也得經常到果行里推銷一番。
近期進口藍莓價格一直在下降,原來進口藍莓批發價是170元到180元一箱,如今跌至60元到70元一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