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糖葫蘆火了,北方牧場慌了,南方老板賺翻了
最近在上海和杭州這些地方,有人為了買糖葫蘆要排上兩個小時的隊,這糖葫蘆不是普通的山楂串,而是裹著奶皮子的那種,一串就要賣到快五十塊錢,大家覺得這東西新鮮,就拍照發朋友圈,外賣訂單也跟著爆了,一個月能賣出六千多份,雖然價格高得有點離譜,但人們還是搶著買,因為它看起來比較高級,吃起來更像是一種甜品。
這奶皮子是從內蒙古那邊的牧場來的,牧民老郭說十月底開始訂單突然多起來,拉貨的車一輛接一輛,原來賣七塊錢一斤的奶皮子現在漲到二十塊,電商平臺上有的標價四十塊,以前沒人要的東西現在天天漲價,一天一個價錢根本沒法囤貨,他搞不懂這東西怎么突然這么受歡迎。
背后有好幾撥人在推動這事,有人直接守在工廠門口收貨,整車拉走,出廠價只加一兩塊,轉手就翻倍賣出去,還有人借機把鮮奶價格也抬高,因為做奶皮子要用八斤奶才出一斤成品,工藝本來就慢,風干和冷凍都得花時間,根本沒辦法擴大產量,成本一直往上漲,價格也只能跟著往上走。
更麻煩的是假貨冒出來,有些奶皮子根本不是用鮮奶做的,而是拿奶粉和植脂末壓出來的,吃起來又甜又膩,老郭說這種東西沒有營養,口感也差,但價格便宜賣得很快,顧客分不清真假,以為買到的是正宗內蒙古奶皮子,其實只是工業混合物,真貨反而被擠下去,好的東西被差的替代,讓人覺得無奈。
最諷刺的是,奶皮子的產地在內蒙古,當地人想買卻常常買不到,因為貨都被中間商收走運到南方去了,本地小店擺的全是高價回流來的東西,當地人抱怨說“自己家的東西,還得去外地才能買到”,而南方的買家根本不知道這東西做起來有多費勁,還只當它是普通甜品,這么一來供需完全錯位,價格也跟著一直往上漲。
這波熱潮集中在十月底到十一月中,正好趕上北方乳企的旺季,加上短視頻平臺帶貨,流量一沖,需求一下子爆了,工廠產能跟不上,資本又趁機囤貨抬價,整個鏈條亂成一團,現在回頭看,不是大家特別愛吃糖葫蘆,是有人把原料當成期貨來炒,普通人最后接了盤。